本文目錄

看過〈品牌 / 人物專訪現場 3 技巧經營對話,讓受訪者說出精彩故事〉後,相信大家對於經營一場採訪已經有了基本概念。採訪現場往往有很多意料外的狀況,考驗著採訪者的應變能力,也是這份工作最有趣的地方。

面對種種突發狀況,如何化解並成為後續寫作的養分,為一場採訪劃下圓滿句點,都將在接下來的文章分享。

眼觀四方、耳聽八方,仔細觀察現場

事前了解受訪者及其產品,有助於破冰氣氛;採訪現場善用觀察力,也能有類似效用。

曾採訪一位鋼鐵機械業經營者,主軸是談技術優勢及品牌價值。受訪者很有料,但因為太多專業知識,文章可能會太生硬。

這位經營者的辦公室非常簡單,沒有任何擺飾或盆栽,只在桌上擺了一個小小的機械模型。當下筆者判斷這也許是個「開關」,遂問起模型緣由。

「這個嗎?」對方有點不好意思笑了,說他小時候看到類似模型,對機械產生莫大興趣,開始一頭栽進去研究,沒想到長大後以此為業。如今桌前放個小模型,提醒自己勿忘初衷。

這下子,能讓生硬文章變得好看的「人味」出現了,看似冰冷的鋼鐵機械產業,也多了溫度與故事。

lens 3046269 1920
進行採訪時,你的雙眼就是最好的紀錄(圖片來源:Pixabay)

如果要寫深入的人物專訪,觀察現場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,捕捉到愈多細節,你筆下的人物就會更立體。

筆者執行過一個企劃:在印刷廠採訪女演員連俞涵,主軸是談閱讀。

當天女演員在印刷廠拍宣傳影片,只有中間空檔休息能受訪。其實採訪時間很短,對方對於閱讀很有熱忱,無奈時間太短,很難聊出深入的內容。

於是筆者一路待到劇組收工,貼身觀察女演員,發現她連印壞的雜誌都看得津津有味、對於特殊紙質非常著迷……,這些舉動都被寫進報導裡,希望帶領讀者進入受訪場域,用各種角度表現她對閱讀的熱愛。(延伸閱讀:2018Openbook好書獎》打開來讀,連俞涵陪你:年度好書獲獎書單,即將揭曉

好好把握「潛在受訪者」

通常能針對一位主要受訪者,好好經營一場對話,就已經很不容易了。但如果希望文章更深入、加入更多觀點,千萬不要忽略「潛在受訪者」。

曾採訪一位備受矚目的新人演員,網路已有許多相關報導及訪談可參考,但也意味著,想寫出更深入的報導是一大挑戰。

趁著受訪者去梳化,筆者把握機會,請隨行的經紀人聊聊他眼中的受訪者。寥寥數語,卻是在過去的訪談中未曾出現的觀點,也提供另一種角度了解受訪者。

有了嶄新的觀點,果然談出很多意料之外的內容,也讓整篇報導有了新的切入角度。(延伸閱讀:打開感官觸見真實,我不害怕——專訪林哲熹,一個演員的誕生

maranda vandergriff 7aakZdIl4vg unsplash 1
採訪現場除了主要受訪對象,其他「潛在受訪者」也可能提供很有價值的素材(圖片來源:Pexels)

除了提供另一種認識角度,「潛在受訪者」也能讓報導更有可信度。

比起端坐咖啡廳、辦公室,筆者更喜歡到鄉間田野採訪,因為往往有出乎意料的驚喜。

有一回,筆者到彰化社頭一間創立超過百年的醬油工廠。說是工廠,其實就是受訪者的家,採訪在前院進行,後院就是釀造醬油的地方。

採訪中途,有附近居民進來,熟門熟路要買「豆菇」。原來「豆菇」通常作為醃漬食物之用,是非常古老的料理方式。筆者當然沒放過這位消費者,她大讚該品牌的豆菇,說醃漬起來特別甘、特別好吃。

這一段小插曲,被筆者放進報導。一方面可加強在地老品牌的人情味;另一方面,等於是有死忠顧客背書,增加可信度。

用自己的話重述一次

筆者參與過許多有趣的企劃,例如一邊登山一邊採訪,或者是聊到一半被拉去攀岩等等,考驗體力不說,更麻煩的是不利於錄音,筆記也寫得丟三落四。

那是一個大企劃,採訪時間拉得很長,筆者對記憶力可沒那麼自信。但受訪者正在攀岩,怎麼錄音?於是筆者乾脆自己對著錄音筆重述一次內容,再問受訪者「這樣理解對嗎?」、「你想表達的是這意思嗎?」

靠著這樣的方式,竟也順利完成了一場上山下海的採訪。(延伸閱讀:以身體連結創作,以書寫拒絕時間——訪《青蚨子》作者連明偉

charles black F7HGqkkMYAU unsplash
當採訪在室外或者移動中進行時,採訪者更要善用錄音筆留下紀錄(圖片來源:Unsplash)

類似的方式,面對口才不那麼流利的受訪者,其實也很有幫助。

並不是每位受訪者都能針對問題作出適切回答,當他們聊得太忘我時,最好能夠即時抓重點,將他們方才一大段談話濃縮之後,以自己的話覆述一次,確認你的理解沒有偏離原意。

重述內容的另一個好處是,聽錄音檔時可以提醒自己,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,避免完成稿件後才發現曲解了受訪者的意思。

由衷表達感謝

採訪工作很有趣,當然也有辛苦之處,然而不管是什麼樣的經驗或企劃,對於受訪者,都必須由衷感謝。感謝他們願意撥空,好好跟一個素未謀面的人聊天,坦承他們的故事。

我們不能確保每一場採訪氣氛都很愉快,但至少在尾聲鄭重地向他們道謝。

採訪結束後,筆者習慣快速總結當日要點,感謝對方的分享,同時表達自己很高興聽聞這麼多精采的故事。

這些舉動像一種儀式,宣告一件工作圓滿的結束。透過表達謝意,也能讓受訪者再一次感覺到被重視。筆者始終相信,由衷重視受訪者,才能寫出深入的報導。(延伸閱讀:訪綱問題怎麼列?3 步驟打造成功人物專訪前奏

220819 025

對於採訪工作,你還想知道哪些環節的故事嗎?創意嘉擁有豐富專訪經驗,很樂意與你分享!如果你有許多好故事想說,創意嘉也很樂意用心傾聽,將你的寶貴經歷化為動人的品牌故事/人物專訪,讓更多人認識你。若想了解更多專訪案例,歡迎聯絡我們

你可能會喜歡這篇文章

本文目錄